您當前的位置:藥品查詢首頁 >日常用藥 >黃連-瀉火解毒、清熱燥濕
日期:2021-08-09 11:11:37
核心提示:黃連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藥用其根,以苦著稱于中藥。其在我國藥用歷史悠久,早在漢朝的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即被列為上品。
黃連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藥用其根,以苦著稱于中藥。其在我國藥用歷史悠久,早在漢朝的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即被列為上品。明清時,黃連被指定為貢品,四川產區每年都要進貢給宮廷。清代,黃連曾“運售出洋,歲值數萬”,遠去日本、朝鮮等國,因其根呈連珠狀而又色黃,故名“黃連”。并以條肥壯、連珠形、質堅實、斷面黃色、無殘莖及須根者為佳。
黃連主產于四川的洪雅、石柱、雅安、峨眉等地,并有川連、雅連、雞爪連等別名。中醫認為其性味苦寒、無毒,具有瀉火解毒、清熱燥濕、清心除煩、止吐殺蟲的功效。廣泛用于高熱、時行熱毒、口瘡、癰疽、燒燙傷等各種濕熱證、熱證、寒熱錯雜的證候和各種血證。
歷代的醫藥家都對黃連有很高的評價。如南朝陶弘景曾有“久服長生”之說。明代的《本草經疏》上說:“黃連為病酒之仙藥,滯下之神草。久經所至,各有殊功?!秉S連療效卓著,在唐代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兩書中,有黃連的方劑多達260余種。黃連通過用酒炮制后,能引藥上行,清頭目之火;用生姜汁制,可清胃熱、止嘔;用豬膽汁制,則能瀉肝膽實火。黃連在臨床應用尚有不少單驗方,現介紹幾則如下:
治細菌性痢疾 黃連研粉每次口服0.4克~1克、每日3次(可裝入膠囊口服)。
治小兒吐乳 黃連、清半夏各6克,同研細末,分為100份,1日3次,每次1份。溫水服。
治療濕證、火燙傷 黃連研細末以1:3的比例調入芝麻油內外搽,每日3次。
最新推薦
延伸閱讀
吡硫醇注射劑不良反應主要為血管損害和出凝血障礙。2018年12月29日,國家藥品監管局發布公告停止吡硫醇注射劑在我國的生產、銷售和使用。【詳細】
官方微信公眾號:39藥品通
聯系郵箱:ypk@mail.39.net
客服QQ:2308406323
合作電話:020-85501999(媒體&市場合作)
39藥品小程序
掃描找藥 | 搜索找藥提供國內外藥品說明書。